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A
是基于对美苏争霸形势的分析
B
是基于对中美苏关系的分析
C
是主张与美国结成联盟制衡苏联
D
是主张中美苏三分天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美苏争霸形势变化若与中国无关,中国不会仅从此角度出发来改变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1969年时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呈苏攻美守的态势,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参考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即联美抗苏,故B项正确;“联美抗苏”并不是与美国结成联盟,故C项错误;1969年时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如何维护国家利益,不可能形成中美苏三分天下的世界格局,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3··3)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被誉为“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据此可知,该书法家的作品呈现出
(2019·河南新乡高三调研考试·24)2018年3月,“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等11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截至2018年12月底,除日本以外的其他10个国家对协定国废除了几乎所有的关税,日本也废除了100%的工业产品和82.3%的农林水产品的关税。这些做法
(2024·福建南平塞三模·1)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现了丰富的海、陆动物遗存,还发现了稻、粟、黍谷物及陶片的印痕。在遗址呈现的史前聚落中,居住区、餐食加工区、手工业区、垃圾倾倒区等功能清晰。据此可知,当时的先民( )
(2025·重庆高三调研·2)荀子在《天论》中指出:日月之蚀、星坠木鸣等现象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下列言论中与之最相近的是( )
江苏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市场经济体制引领企业发展广告投放扩大了企业的市场 思想解放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8)1950年11月,上海市戏曲界成立了时事宣传委员会,经常组织评弹时事宣传队在各里弄演出《不屈服的人民》《分清敌我》《光荣的儿女》等短篇评弹,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这些活动
(2018·江西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29)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
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
中共某次党代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是幼稚的,无产阶级和农民应援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因此,当时中国共产党( )
东汉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官相互庇护而推行了“三互法”,规定: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同时乙州人士又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官;三州的婚姻之家也是如此。其做法在客观上
热门试题
1.
图2为公元前8—12世纪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墙壁上绘有两个吸杯。古希腊的医者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0)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黑胆四种体液,某种体液过多时就会致病,故需要将其从人体内吸出。这反映( )图2
2.
(2017·天津高考·13)(20分)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6分) 材料二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4分) 材料三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
3.
(2025·江苏淮安开学联考·5)《明会典》载:“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有故事云: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由此推论,明代( )
4.
东汉尚书令左雄“请自孝廉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版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得到顺帝旨准。此次改革
5.
(2024·广东江一模·4)唐末杨绾认为因儒道不举,士人一味追求做官,礼义道德沦丧,才造成了安史的反叛和战乱的延伸。穆宗时,仍有“兵兴以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趋之以刑”的说法。这说明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