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2)据秦简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贰春乡需要向朝廷上交的岁赋为“白翰”“黑翰”“明渠鸟”“鷩鸟”等若干只,于是乡守令乡吏和刑徒进行捕捉。这说明秦朝
A
政府对刑徒的管理较宽松
B
统治阶级生活奢靡腐化
C
对基层社会形成有力控制
D
赋税征收以土特产为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从题干可以看出贰春乡需要向朝廷上交各类鸟等作为赋税,乡守令乡吏和刑徒进行捕捉,说明秦朝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强,故选C。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不可能对刑徒管理松弛,故A错误。各类鸟只是朝廷的赋税,不是统治者奢靡的消费品,所以B错误。题干并没有说明其他的赋税内容,无法说明土特产是赋税的主体,故D错误。
相关题目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协调党、人大、政府、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这说明当今的中国( )
(2023·陕西宝鸡一模·1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第二卷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句话最能说明
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2023·河北高三调研·14)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体制会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公社并不代表一种特殊利益;它代表着‘劳动’的解放。”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先秦史专家晁福林认为,西周的政治体制固然把周王架到无与匹敌的“天下共主”的最高位置,但也让他不与基层社会权力发生关系。周王所拥有的社会最高权力便层层消弭于权力的层次结构之中。这表明西周的政治体制( )
1962年,中国邮政发行题为《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斗争》的特别邮票(如下图)。此举意在(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这导致了
意大利在许多方面是当仁不让的领先者,在骑术、剑术和跳舞方面出版的书籍被许多欧洲国家当作范本。该国年轻女性经常荡秋千、骑马,15世纪中期已有许多妇女掌握了娴熟的手球技术。据此可知,当时意大利
(15分)材料 20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大陆头号经济强国。此时的德国傲视一切,但作为一个姗姗来迟的角色,举目四望却发现在瓜分欧洲和世界的盛宴上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德国外交大臣比洛声称:“让这个邻邦或那个邻邦瓜分大陆和海洋,而我们自己则满足于欣赏蔚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作为德国冤家对头的法国,其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极其强烈,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法国认为实现对德复仇的时机已经为期不远了,复仇的利剑随时等待着出鞘,重夺欧洲霸权的野心再度膨胀。当时欧洲东部存在的以俄罗斯为首的泛斯拉夫主义,则大力宣扬斯拉夫民族优越论,宣称其他欧洲文明已经枯竭,未来属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斯拉夫人。泛德意志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俄德关系迅速恶化。难怪时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小毛奇在1913年指出:“欧洲大战迟早会爆发,焦点将是日耳曼民族与斯拉夫民族之间的斗争。”与泛斯拉夫主义紧密相连的是大塞尔维亚主义、大保加利亚主义、大罗马尼亚主义等。交织纠缠在一起的各种极端民族主义,在舆论界的疯狂鼓吹和政府的操纵利用下,在民众的喧嚣声中,导政欧洲日趋癫狂,局势逐渐失控。——摘编自金立昕、李新伟《极端民族主义推动一战爆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初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愈演愈烈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主义。(9分)
(2017·江西九校高三3月联考·24)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热门试题
1.
14世纪欧洲音乐的发展“与其日益取得慷慨的赞助这一事实是分不开的”。“音乐的中心是富庶的市镇…新艺术的音乐家们所谱写的情歌、民谣和别的歌曲表现了丰富的世俗艺术”。由此可知,当时欧洲音乐的发展( )
2.
(2023·湖南三湘名校高三联考·12)自1972年9月起,日本民间兴起了“熊猫热”“茅台热”“京剧热”“杂技热”,“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也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情的主流。这一现象
3.
(2024·广西中考·7)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
4.
(2022·湖南郴州·8)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 )
5.
(2024·广西高考·5)明初,北京内城“商贾未集,市廛尚疏”,因此官府在皇城四门外等地修建民房和店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明中后期,“正阳门前搭盖棚房,居之为肆”,形成“布棚摊子满前门”的外城市肆。这反映了(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