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6.宋朝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南方的开发、农作物的传播与发展,原来的作物种植结构几乎全被突破,以粟、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被以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A
稻麦轮作使耕地亩产增加
B
粟的产量已达传统农业极限
C
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D
北民南迁刺激江南麦类发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相关题目
(2024·广东韶关二模·16)拥有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众多因素的欧洲联盟在一体化道路上走得最远。多文明的东盟1992年才开始迈出成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其他多种文明构成的经济组织甚至更远地落在后面。由此可知( )
1949年3月,蒋介石邀宋希濂、关麟征谈话,核心是探讨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蒋介石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一)士无斗志;(二)民心思洽;(三)内部派系冲突;(四)美援不够。下列原因符合唯物史观解释的是( )
(2019·河南焦作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17)有学者认为,1871年后德国的帝国议会被一般人称为“国会”,实际上名不符实,帝国议会的最大权力就是拒绝预算,由此,德意志帝国逐渐形成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政党林立)这一奇怪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8)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我们不能通过元老院抑或公民大会的命令来驱逐它,我们无须诉诸任何人来确定和解释它;谁若违背之,哪怕他逃避了对他的行为做出的其他相应惩罚,也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说明当时罗马
甲午战前,由中国人执笔的《申报》对日本进行全面报道,对于中日实力对比非常乐观,“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战后,《申报》感慨道:“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由此可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
(2023·陕西宝鸡一模·4)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四《从祀》条中说:“周程张朱五子从祀,定于理宗淳祐元年,颜曾思孟四子配享,定于度宗咸淳二年。自此以后,国无异论,士无异习。历元至明,先王之统亡,而先王之道存。理宗之功大矣!”从这段论述看出顾炎武
1981—1985年,美国把危害生态的投资35%放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年有害垃圾5亿吨,90%来自发达国家,大部分被转移到第三世界。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
(2024·浙江天域名校大联考一·19)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以下措施与材料观点不符合的是
(2018·山东泰安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1983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文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有:稳定、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心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提出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改革流通体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五个“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五个“一号文件”在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7分)
1941年延安边区银行发行一元、五元、十元钞票三种,布告边区流通,同时命令边区所有公私交易不准使用法币。其他地区根据延安精神纷纷发行元以上的本位币。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 )
热门试题
1.
(2011.广东文综..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2.
(2013.山东基能.29)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3.
(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一模·27)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徽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这一举措
4.
(2022·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秦汉的乡亭制度向两宋的保甲制度转变是传统乡村治理的一大转折点。秦汉时期的“三老”是官派乡官,多由地方贤达人士充任。汉文帝曾有三老“各率其意以道民”的诏令,乡官甚至可以通过察举制度进入中央官僚系统。待到隋唐时期,优秀士人不再愿意委身乡村的琐屑工作。至两宋改制,背靠政权的保甲长在乡村的影响力不及拥有功名的士绅与基于血亲伦理的族长。保甲建制近似县级政权的派出机构,其管理者近乎沦为县级官员驱使的差役,同时还要侍奉地方士绅,“士民”常不愿充任。——摘编自潘建雷等《权威的构成:乡村治理秩序的古与今》材料二1938年8月,国防最高委员会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决议通过了《县各级组织纲要》,保甲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执行管、教、养、卫任务。“管”就是清查户口,联保连坐;“教”除文化教育、抗日教育外,主要进行党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养”是通过整理财政、规定地价、土地陈报等,开辟财源;“卫”主要是训练壮丁以靖地方,防止共产党势力渗入。“管、教、养、卫”四者中,“管”是根本精神所在。保甲长的主要职责是征兵、征工、征粮、征款,也获得了滥用职权和从中揩油的大好机会。——摘编自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八卷)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两宋的保甲制度是“传统乡村治理的一大转折点”,并分析这一转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国民政府实施的保甲制度。(8分)(3)综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基本特征。(4分)
5.
(2020·湖北宜昌高三元月调研·30)抗战前,中共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苏维埃制度,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体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出,陕甘宁边区政府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6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