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64年50多个少数民族中的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有28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
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1964年……”“20世纪90年代……”“200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得到不断开发,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加快,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加强,故选B项;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A项;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排除C项;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业布局,但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8·山东潍坊模·29)图5是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作品《但闻心语响》。该漫画反映了 图5
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
《十二铜表法》规定:“在行窃时当场被捕之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崖上拋下。”由此可见,这部法律
1950—2000年,国际游客人数从2528万增至6.9亿人次,增长28倍,国际旅游收入从21亿美元跃升至4758亿美元,增长227倍。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对从中央部、院到地方州县各级衙门所处理的公事,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而立定“程限”,并置立“文簿”存照,做到“月有考,岁有稽”“误者抵罪”。这一做法有利于(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有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普遍推行这种作息时间。到中世纪晚期和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劳动日在法律上依然是指白天的时间。近代早期开始,一些行业和工场的劳动时间向夜间延伸。决定性的变革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在那些采用了机器生产的行业,夜幕降临后仍要劳作,成为不可抵挡之势。夜间劳动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2023·安徽“省十金科”高三联考·14)下表是1495~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
日本政府投资设立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1936年对遵化县进行了全面调查,将遵化县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家庭人口、气象水文等一并写入调查报告。此举意在( )
(2024·山西晋中二模·6)1924年,孙中山在一篇致世界弱小民族的宣言中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和压迫。”当中国强盛起来时,“对于弱小民族要扶持他,对于世界的列强要抵抗他”。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
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其表现在
热门试题
1.
(2017·四川达州·16)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会师 ②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③中共一大的召开 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
(2008·海南单科·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3.
(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5)《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理学与心学代表齐聚信州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陆九渊在会上批评了某位思想家的主张:“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以下属于陆九渊所批评的思想家的主张是( )
4.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5.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