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彼特拉克特别推崇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
作品,而伏尔泰对李维作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且认为古典史家的很多记载都是“无稽之谈”。这种改变
A
反映了古典文化走向没落
B
表现了理性的批判精神
C
说明了人文精神遭到质疑
D
受到了宗教改革的影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详解】伏尔泰对李维不是盲目推崇,而是怀疑其真实性,这是理性的批判精神,故选B;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行为表现了启蒙运动中的理性精神,并不是古典文化走向没落,排除A;伏尔泰并不是在质疑人文精神,排除C;伏尔泰的行为表现了理性精神,这是宗教改革中没有出现的,不能说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D。
相关题目
明朝中后期,随着白银货币化、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政府征派的赋役也用白银征收:田赋用白银征收,称为折色银;以银代役,则称为银差。随后,这种征税方式推行于全国,称为( )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说:“科学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工作,为我国夺得了这项理论科学研究的‘世界冠军’,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迈进了一大步,为生命起源的唯物辩证学说取得了一项有力的新论据。”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是指
(2023··18)1955年在团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北京青年率先组织了北京市志愿垦荒队去黑龙江省开荒种地;1956年天津、辽宁、山东、湖北、广东、河南、云南、江两等地团组织也先后组织了青年垦荒队掀起了全国性垦荒热潮。由此可知,中国共青团
1842年,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事……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这种变化说明了( )①民国政府积极维护和争取国家权益 ②国际法思想进一步传播③天朝上国理念一直影响着外交决策 ④国家主权意识逐步增强
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保存富农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对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实行不没收的政策。以上规定旨在( )①消灭封建剥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②团结各阶级,加速民主革命的胜利③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④发展集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西周学校制度为典型的官师合一类型,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与商代相比,虽有较大发展,但教师仍是政府官吏兼教导之责任,而非专门意义上的教师职责。这反映了西周
截至1933年底,美国公共工程署在华盛顿州雇佣的工人超过54000人,从事粉刷建筑、修复道路、清理土地等工作。联邦紧急救济署还在北达科他州建造了约2300英里的道路、114座水坝、60座桥梁以及23个公园等,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表明当时美国( )
自1882年起,英日等国私据东沙岛,企图据为己有。两广总督张人骏建议外务部,直接“布告英日两使,声明蒲拉他士岛(东沙岛)系中国属岛”“酌立标志以杜外人觊觎”。外务部则认为“既有系我属地之说,尤不应无端向人声明,先自示弱”,建议同日本、英国分开交涉。这表明清政府( )
(2022·广东省一模·18)知识危机时代往往伴随着新知识的生产,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5—16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16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衰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材料二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新的哲学理论在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6世纪英国知识生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上半叶西方“知识危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并对这一危机作简要评价。(8分)
如表为1736~1756年中国出口荷兰部分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热门试题
1.
《尼布楚条约》签订:____
2.
(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2023·江苏南通二模·5)明朝前中期,有谚语曰:“苏松熟,天下足”。晚明时期则有记载:“夫湖广,天下鱼米地,谚称‘湖广熟,天下足’,自大江东西皆仰给焉。”上述谚语变化折射出
4.
(2015·广东文综·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5.
(2025·山西长治高三11月月考·5)魏晋玄学家何晏、王弼以《老子》《庄子》的思想解释《周易》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以道家的“自然”为无,儒家的“名教”为有。这表明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