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8·山东日照高一第二学期期末·6)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这说明
A
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
D
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从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可知家庭手工业受到重视,说明家庭手工业收益比农业高,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发展而不是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不了政府的政策,排除C项;新的生产方式应该指雇佣关系的产生,材料无法体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24年4月初,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制定了农民运动计划,组织了农民团体,开展农民运动。5月初,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又议决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以“辅助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进行农民运动”。这反映出( )
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
(2019·广东汕头一模·31)1978年底,当地物资局通知宁江机床厂下一年产量应从525台降至200台,同时该企业却了解到许多地方买不到机床。几个月后该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内第一份机床自行销售广告,四个月内就承接订货1400台。这表明,当时国家
北宋时期,朝廷在图3所示地区设置了大量堡寨负责屯田、护耕和疏通粮道。据此可推知( )图3
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
(2023··5)明景泰四年,明景帝以“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事多拘滞”为由,授巡抚都御史衔;此后,巡抚“或四五年,或八九年,株守一方”,权势日盛。为此,中央遂以巡按监督和牵制巡抚,出现巡抚对七品巡按“频笑逢迎其意旨”的情景。这可用以说明明朝
(2024·北京朝阳区二模·3)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由此可推断( )
(2020·湖北高三4月线上调研测试·27)明代商书《客商一览醒迷》载:“身世飘萍无定踪,利腥牵我走西东。风光旦暮频更眼,花木荣枯处处同”。这表明
(2018·山东泰安一模·28)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的盈余情况。可以从中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热门试题
1.
(2020·河北石家庄高二第二学期期末·4)下图分别是江苏省吴县金山乡选举委员会发的选民证(1953年6月4日)和北京市西单区选举委员会发的选民证(1953年10月21日)这些选民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2.
(2020·湖南怀化·13)法西斯是世界上最凶狠的敌人,它们反人类、反社会。我们要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法西斯暴行。历史上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 )
3.
(2018·北京市·30)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上合答青岛峰会上说:“各国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发展。”以下史实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北约、华约对峙③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
(2023·江苏宿迁·8)“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5.
(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本书的遭遇材料一1895年秋冬,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墨迹未干,群情激愤,痛心疾首,广州民间书局印行了曾任中国驻日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图7)。此时此刻,此书甫一出版自然洛阳纸贵,风行天下。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部中国近代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著作,居然在八年前的1887年就已成书,然而一直未能出版。曾有人指责黄:“如果此书早就出版,国人了解日本,主战派大臣就不会轻易言战,于是战争赔款偿银二万万可省矣”。图7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摘编自雷颐《帝国的覆没——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局》材料二近代对日本明治维新了解程度之深且影响之著者,可数近代著名爱国外交官黄遵宪。他敏锐地看到明治维新的成效,又指明日本在追求富强的同时已有称霸野心,中国首当其冲可能遭受其害。《日本国志》于1887年夏完成。1888—1889年间,黄遵宪通过北洋大臣李鸿章、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总理衙门推荐,但被“久束高阁”。黄遵宪转而寻求民间出版,但仍遭冷遇,说明民间认为有关日本之书不值得出。这本书迟至 1895 年底甲午战败后才正式刊行。对此,时人痛惜万分,称“虽风行一时,而时已晚矣”。——摘编自戴东阳《论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以“一本书的遭遇”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