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受翻译运动的影响,那些希腊语版本早已遗失的古希腊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才得以成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代欧洲文明体系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沙漠的游牧人旺盛的好奇心和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懈学习与吸收。”这一观点
A
论证了阿拉伯人引领文化发展潮流
B
指出了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
C
旨在强调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
D
意在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翻译运动时期,阿拉伯人在保存了中世纪失传的古代希腊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这一言论主要揭示了阿拉伯人积极学习吸收创新的意义,故C项正确。该材料的主旨是阿拉伯人在古典文化保存和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所作的贡献,无法体现对文化发展潮流的引领,排除A项。该学者的观点无法体现阿拉伯文化的特点,主要意图也不是强调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排除B.D两项。
相关题目
(2018·湖北武汉二月调研·35)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
(2017.11·浙江高考·33)【加试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6分)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4分。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阿拔斯王朝马瓦尔迪(974—1058年)提出哈里发制思想,主要体现在“哈里发理想权威人格与罢黜原则并重”“独一王权与强权势力共存”“协商推举传统与世袭继承制度结合”三个层面。马氏哈里发制思想的提出旨在( )
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北宋法律规定,所有与农户有关的田宅、婚姻、债务之类的民事诉讼,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毕。这一规定体现了北宋( )
(2023·天一大联考毕业班阶段测试·1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2023·广东佛山二模·5)据史料记载,清初的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田每亩,荔枝可二十本,龙眼倍之”……与其他珍奇特产,大量输往外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024·江西赣州高三一模·5)宋神宗时,陈执中(仁宗时宰相)的儿子陈世儒之妻李氏杀其婆母,而陈世儒“知而不发”,时任监察御史里行的蔡确主张陈世儒应连坐。神宗说:“执中止一子,留以存祭祀如何?”蔡确说:“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于不孝,其可赦邪?”竟判处陈世儒及李氏极刑。这说明( )
《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热门试题
1.
(2024·福建龙岩高三一模·12)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这意在( )
2.
(2024·重庆高考·13)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充斥着君主、军人英雄的纪念碑或雕像。19世纪60年代,各国开始重视对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的纪念碑越来越多,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这种变化说明( )
3.
(2017·四川攀枝花·11)以下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4.
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副刊出现多则隐喻现象的标题,如《保卫麦收的时候到了》《要办春耕突击队》《李老大参加春耕垦荒团》,类似“保卫”,“攻克”,“占领”等常用于战争表达的词汇在关于农耕活动的报道中屡见不鲜。这种做法( )
5.
(2019·福建泉州二模·31)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6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