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
A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
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D
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孟子是战国时期人,与材料中“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不符,故A项错误;董仲舒是西汉人,与材料中“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不符,故B项错误;“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与材料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相符,故C项正确;“以辅人君之治”与材料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不符,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3·浙江浙南名校高三上联考·12)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事法律规范发展历程表。据此可知①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 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③重视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④中国民法典的内容不断完善
(2023·河南洛阳高三摸底·10)据下表可知,清朝前期的这些做法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有投票权。这一规定
(2022·云南省一模文综·31)1978~1999年,我国农村种植业产值占农业经济的比重从80%逐步下降至57%,并且非农经济成分超过农业经济。这反映了
魏源视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关系为华夷秩序,将英国的扩张比作传统战事,认为除“兵”之外,中国一切皆胜英夷,只需学好兵工便仍能扬武功于海国,这种观念贯穿于《海国图志》的撰述宗旨。材料可用来说明( )
1925年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指出:弱小民族之殖民地上的幼稚的私人资本主义,便根本无继续发展之必要与可能,可以由劳动平民组织的国家有计划的发展经济,以渐进于社会主义。由此可知,瞿秋白旨在( )
(2023·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测试·6)图2为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变化(单位:%)示意图。这可用来说明,近代中国图2
(2023··2)“上计”是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重要制度。中央的重要官吏和地方的首长,每年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治安情况、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图1),上报国君,并把木券剖分为二,国君持右券,臣下持左券。到了年终,官吏必须到国君那儿去报核。国君根据右券亲自考核,或由右丞相协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上计”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图1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篙煮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篙煮辞职。这说明
(2025·重庆高三期中·9)如图是刊登在1946年6月30日出版的《东北日报》上由华君武创作的漫画《另一种来华美军》。该漫画旨在( )
热门试题
1.
(2025·湖北腾·云联盟8月联考·4)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把“言忠信,行笃敬”作为修身之要,把“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作为处事之要,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接物之要。这一学规旨在( )
2.
下图为截至2010年12月底统计的黑龙江省1931—1945年抗联老区分布情况。该图可以用于研究( )1931—1945年抗联老区分布
3.
(2018·吉林长春·11)下图中的古老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尼罗河流域,它曾记载了哪一文明古国的历史( )
4.
(2015·湖南郴州·14)不同地区文明的交往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下列属于通过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古代埃及 ④古代希腊
5.
(2015·上海单科·40)“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25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近自天演之说鸣,竞争之义视为至理,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机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为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 ——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三 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觉其谬。而我孔孟之说幸未凘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徧世界,此亦天不丧斯文之一征也。 ——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 材料四 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遥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 ——傅朗克(Otto Franke)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之世”的特点。(2分) (2)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8分) (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15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