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据《新唐书》记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例如,贞元年间(785—805年),唐德宗欲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涂归”权,封还词头,揭杞罪状。唐德宗只好接受袁高的意见。唐代“涂归”这一做法( )
A
具有政治决策的民主趋势
B
体现出权力制衡体制的构建
C
表明权臣擅权现象的出现
D
客观上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可知,“涂归”是指对皇帝诏令的不当之处,门下省官员可以封驳审议,并奏请皇帝重新拟定,这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故选D项;门下省是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一,三省六部制的实质是服务君主专制,并不是民主趋势,排除A项;权力制衡体制是指权力不是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一个部门或某一部分人,更不能是个人独揽,而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本质是分化相权,强化君主专制,排除B项;门下省行使“涂归”权是正当行使权力,不是权臣擅权现象,排除C项。
相关题目
良渚文化考古发现,其人群主体源于地处上海的崧泽文化先民,象征宇宙观与宗教信仰的玉器形制多承袭自安徽的凌家滩文化,玉器纹饰中的獠牙兽面与红山文化高度相似。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主张以唱游方式启蒙幼童的学习兴趣,通过“周旋揖让”“拜起屈伸”等来发展儿童肌肉筋骨,使其强健体魄。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
魏源在《古微堂内集》中明确提出“治天下国家”的概念,怎样治理国家?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师夷”,二是“变古”。受到魏源这一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最初在实践上的探索是
(2024·石家庄三模·5)明清时期,广大乡村开始自发建立宗祠以供奉祖先,后来政府肯定了乡间祠堂的合法地位。广大乡村社会宗族可以依制建祠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不再仅限于在居室之侧设龛祭拜的方式。乡村祠堂在礼制建筑、祭祀礼仪、族规家训等方面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这些做法( )
下表为《部分省方志中关于辣椒最早记载情况表》,此表可用于( )
(2025·河北9月月考·14)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为解决长期缺水问题,在经济、技术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依靠全县党员和群众的勤劳与智慧,历经十载成功建成了红旗渠。在此过程中诞生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据此可知,红旗渠建设彰显的时代精神是( )
公元前367年罗马通过了李锡尼—赛克斯图法案。该法案规定:全体罗马公民,不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可占有公地,但最高数额不得超过500犹格。这表明
汉律对家庭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尊长卑幼和尊男卑女。如汉律允许男子有妻有妾,而妻妾则要对丈夫尽忠诚义务。这一现象说明汉代( )
(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3月联考·24)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
(2023··4)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反映了
热门试题
1.
(2025·河北9月月考·4)魏晋南北朝政权常在境内设置侨置州郡(统治者按移民原籍郡县地名另设立的州郡县地方政府)。在相关史书中会看到,江南的会稽郡出现在敦煌,河北的冀州出现在江苏,远在南海边的广州出现在河南桐柏山,山东的兖州在豫皖苏鲁四省反复“迁移”。统治者此举( )
2.
表2是英国主要工业领域童工使用情况统计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表2
3.
(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7)明朝(1386—164)曾经历过两次非正常的皇权更替,一次是靖难之役,一次是夺门之变,大批大臣被卷入其中。这反映了明朝
4.
(2024·海南海口一模·5)范宽所作《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山水画的典范。画家用散点透视等手法,全面观察、了解所要绘制的自然物象,做到了穷尽广大、穷尽细微之处。画家不只客观记录山水,更将物理层面的观物引申到精神层面的察己,将自己的主观精神融合其中。这种创作体现了
5.
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