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山东临沂高三上期末·2)两汉时期,郡守避籍制度使外籍郡守在所任职的郡中毫无社会根基,只得辟召本郡人士为属吏,由此出现了“三世二千石,穆郡户曹史”和颍川郡“世为乡里著姓”的韩棱担任郡功曹等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
郡县属吏的晋升途径较为单一
B
豪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地方政权
C
地方离心力容易导致军阀割据
D
国家选拔人才更注重基层经验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三世二千石,穆郡户曹史”、“世为乡里著姓”可知,两汉时期,地方名门望族担任郡县属吏现象较为普遍,这说明豪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地方政权,故选B项;地方名门望族担任郡县属吏只是当时选官的一种情况,不能据此说明郡县属吏的晋升途径单一,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豪族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反叛,不能得出“地方离心力容易导致军阀割据”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家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影响,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们的核心观念是“通识学习”,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念开办学校。人文主义者相信,“通识学习”是实现真正自由,确使人类潜力能够得到完全发挥的关键。通识学习的内容包括历史、道德哲学、雄辩术、文法、诗歌、数学、天文以及音乐,其目的在于以此培养出具有美德和智慧,并拥有说服别人与自己同样行事的修辞技巧的人。按照希腊人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心灵的准则,人文主义教育家也强调身体教育,学生被授以标枪技巧、箭术、舞蹈,并被鼓励练习奔跑、摔跤、狩猎和游泳。人文主义教育被认为是为未来生活进行的实际准备,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出伟大的学者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市民。它为欧洲统治阶级提供了基础教育的典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1912年,德国留学数年的蔡元培担任首任教育总长,他特别强调: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同时,他深感国人年长而失学者为之众,欲求教育普及,特设立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两教育司鼎足而三。2月,针对清朝学部1906年规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宗旨大加修订,提出新的教育方针为:军国民主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前两者旨在强兵富国,后三者均以培养共和公民的“完美人格”为目的,并用以节制前两者的副作用。 ——张晓唯《蔡元培评传》
宋代史籍所载商人投资教育、延师设学、令子弟科场得志的实例颇多。如神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的冯京,出身于商贾之家,立志向学,最终“三元及第”,蟾宫折桂。这些记载反映了宋代
(2024·浙江台州高三12月联考·7)在某次中共会议上,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还说,“此次会议是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对此次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的精辟论述。此次会议
(2024·江西宜春二模·1)在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大墓中,发现了来自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用以表明等级身份或祭祀的玉琮和玉璧,还有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玉饰,以及来自黄河下游地区的陶制酒器、木质棺椁构成的葬具等。这表明( )
(2021·江苏南通二模·15)下面部分章节目录出自于《剑桥冷战史》。据此可知,该书
(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从实质上说明了
(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8)1934年,《红色中华》报道苏区妇女情况:“以前女人是被男人管的,现在我们女人都不受男人的管理……以前女人不能在外面做事,现在我们女人都热烈地参加革命工作……”由此可知,当时
(2024·浙江台州高三12月联考·9)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这表明
(2023··11)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倡议。1961年4、5月间,刘少奇带领工作组,到湖南进行了40多天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后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对经济困难形势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党和国家领导人此举旨在
英国年鉴从1497年开始大规模印刷出版。早期年鉴会印有“是时间伊始以来的第几年,自诺亚洪水以来的第几年”和圣徒日等。17世纪中叶开始留出空白页面,供年鉴的主人记录约会等私人事务。18世纪中叶,创世纪以来的时间年表不再常见,年鉴中印刷的内容不是英国君主的日常,就是货币汇率,或是马车的来往时间。这些变化反映出( )
热门试题
1.
(2019·海南高考模拟·4)读图,图1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是图1
2.
(2018·黑龙江大庆·37)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是因为这次改革( )
3.
(2024·山西高三1月调研·2)表1表1为战国时期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
4.
(2020·山东高考·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表1
5.
述及中国古代重要的赋役制度,唐初,“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唐中后期,“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明嘉隆后行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清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上述材料表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