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94年4月15日,《马拉喀什协定》正式生效,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摩洛哥宣告成立。在随后召开的首届部长级会议闭幕式上,首任总干事鲁杰罗面对百余位部长与全球媒体直言:“多边贸易体系不再是‘富人俱乐部’。”这一论断( )
A
否认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B
肯定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显著提升
C
预示全球化进入区域集团化阶段
D
掩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平等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马拉喀什协定》生效使世界贸易组织成立,首任总干事称多边贸易体系不再是“富人俱乐部”,体现出发展中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一定程度上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故选B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技术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仍占据优势,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世贸组织的成立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多边贸易体系性质变化,未提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平等问题,排除D项。
相关题目
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
图1反映了近代中国某重大事件。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2018·四川宜宾一模·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水平却基本未变,市民的居住问题大大恶化,穷人住房难更是成为头痛的大事。对此,市长奥斯曼实施了巴黎住房改革。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折迁破旧街区,与此同时,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为保障低收入租户的利益,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有19730座房屋、12000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尽管被迫迁出的人对这种强制性迁移十分不满,但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等等。 ——据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积极影响。(5分)
有史学家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同时又是恢复自然经济和维护传统文化秩序的保守心理的反映”,“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这一历史事件是( )
(2019·安徽皖西南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3)南宋的某一知识分子群体对朝廷无力收复失地倍感失望,而且也非常明白北宋朝廷大兴变法的弊端。因此他们主张从基层入手,变革家族和村社,通过兴办学校和制作出版物来普及知识,建立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由此可知,该知识分子群体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党中央
“文化山呀文化山,过去登山比上天难,今朝有了共产党,带领我们高峰攀,工人上了文化山,能到月宫开矿产,农民上了文化山,火星上头去种棉······,一穷二白来改变,天堂就在眼面前。”这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歌说明()
如图是近代某一时期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由该图可知( )
国家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先后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此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原则由“精简、统一、效能”逐步转向“优化、协同、高效”。这说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 )
1935年,厄瓜多尔政府在距其海岸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设立了达尔文纪念碑,纪念达尔文考察这一群岛一百周年,碑文写着:“达尔文于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登陆。他在研究当地动植物分布时,初次考虑到生物进化问题,从此开始了这个悬而未决的论题的思想革命。”其“思想革命”的意义在于
热门试题
1.
(2024·浙江台州高三12月联考·19)雅各布·范·杜因在《创新随时间的波动》中认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了五轮长波周期,以下表格是他对这五轮长波周期进行的划分。解读下表可知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表
2.
(2010·海南单科·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3.
(2020·广西柳州·1)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提出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主张的是
4.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一切祠堂庙宇及其他公共土地,苏维埃政府必须无条件的交给农民。”“没收地土豪绅财产,同时消灭口头及书面的一切佃租契约。”苏区据此制定并实施了没收宗族祠堂、土地财产的细则。由此可见,当时苏区
5.
如图是良渚文化官井头遗址中出现的成组石构遗迹,水井、水池、排水沟地势依次降低。由此可以确证这一轮材料时期(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7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7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8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