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A
分封制度的强化
B
井田制度的推广
C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土地兼并的加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之前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边界逐步清晰,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推广与运用,荒地逐步得到开垦,土地私有逐步确立,因此荒地的归属更加明晰,故C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逐步瓦解,排除AB;当时土地私有制刚确立,土地兼并的现象加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汉书?艺文志》载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后汉书?应劭传》亦载:“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由此可知董仲舒( )
(2019·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第二次联考·23)1956年,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说:“苏联要注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体系之间的和平共处向题、现代防止战争的可能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问题。”这三个问题后来被概括为“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苏联“三和”政策的提
18世纪,西方学者使用“文明等级论”来审视世界。一些法国学者通过历史分析与语义辨析,将“文明”视为欧洲所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认为其他地区的民众皆无缘于此。这一理论
(2019·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8)在1878年傅兰雅的《译书事略》统计中,分为16类的书目主要体现为技术工程类,而在1896年的《西学书目表》中,学科分类已增至28类,自然科学科目增加了“格致”(科学)、重学、电学、声学、光学等;社会科学方面增加了官制、学制、商政等。这一变化表明,在当时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12月联考·13)图3、4为18—19世纪初英国工农业的发展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有学者在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一主题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统购统销政策变革与市场化改革酝酿阶段,供需关系转换条件下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四轮曲折探索阶段,民生主旨下的粮食支持保护调控机制迈向健全阶段,市场竞争力导向的粮食结构性调整与优化阶段。据此判断,该学者研究的主题应是( )
(2024·山西晋中三模·11)1811年在英国棉纺织重镇诺丁汉郡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因为机器代替人工劳动,而引起的一场剧烈而持久的工人破坏机器的运动,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蔓延至整个英格兰,史称“卢德运动”。这说明卢德运动( )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7)唐朝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诏的诏敕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据此可知
(2023·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测试·18)16世纪之后,欧洲市场上的果蔬品种日益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一些果蔬外,新品种如辣椒、凤梨、西红柿等不断出现在市场上。这说明,当时
热门试题
1.
(2025·重庆高三调研·11)下图是1919年但杜宇创作的一幅新闻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收入了《国耻画谱》。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2.
(2024·重庆高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到明代,进入第四个寒冷期,而农垦成风,“墙(明长城)内之地,悉分屯垦”。沙地植被遭到破坏,到万历年间普遍发生了建筑物被雍的现象。万历三十七年(1609),榆林卫中路“东自常乐堡起,西至清平堡止”“俱系平墙大沙,间有高过墙五七尺者,甚有一丈者”。是年闰三月,朝廷调兵两千余人,并招募陕北各州县灾民数百人,历时六个月,长城沿线约120公里积沙被扒除到底并运往远地,“沿边一带,焕然一新,不可谓非大工”。——据韩昭庆《荒漠、水系、三角洲:中国环境史的区域研究》等整理材料二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清末民初有6个堡寨、421个村宅、近10万亩农田遭埋压危害。沙区垦民为求生计,背扛肩挑,移沙造地,垒石防沙护田,散压柴草挡风救苗,依然不改“满眼尽飞沙”“树少不闻鸦”的景象。金鸡滩村马德宽借风移沙造田,或扬沙移丘,或背驮土石压沙,早出晚归,奋战10余年,夺地20余亩,微产杂粮,仍不解贫。——摘编自《榆林市志》材料三1953年后,埃及政府对治沙实施政策扶植,并对各省的土地开发建设局实行系统领导,协调治沙。埃及还成立了专门的沙漠研究中心,从1979年起建立了5个沙漠土地开发技术实验推广示范中心。这些研究机构与推广示范中心紧密配合,研究成果可以很快得到应用。此外,埃及还从联合国、世界银行、中国、美国、法国等组织和国家获取资金、技术、设备及优质种源等。埃及开发沙漠农业的成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摘编自郝晋珉等编著《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1984年,国家允许农民承包治理荒地。石光银同海子梁乡政府签订合同,承包治理3000亩荒沙,成为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三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多措并举,历经千辛万苦,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道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扭转了“因沙致穷”的千年困局。中国对毛乌素沙地的成功治理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据任仲文编《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陕北治沙的背景及效果。(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末民初榆林治沙失败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埃及治沙的历史经验。(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在毛乌素沙地治沙的意义。(4分)
3.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该碑颂扬与期盼的是( )
4.
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5.
(2020·陕西宝鸡一模·31)2019年11月5日—10日,习近平出席并宣告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同时,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这表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