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5)《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理学与心学代表齐聚信州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陆九渊在会上批评了某位思想家的主张:“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以下属于陆九渊所批评的思想家的主张是( )
A
事异则备变
B
弱者道之用
C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由所学过的宋明理学的知识可知,“鹅湖之会”上陆九渊批评的思想家是朱熹,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故选C项;A项出自韩非子的《五蠹》,体现了法家要求变革的思想,排除A项;B项出自老子《道德经》,体现了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的思想,排除B项;D项是李贽的思想主张,体现了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批判,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2.江苏单科.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2019·山东日照高三11月校际联合检测·1)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 )
(2020·山东潍坊二模·1)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里“重新建构”的本质是( )
(2021·湖北高考·1)“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图1),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图1 爵
(2009.江苏单科.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12.北京文综.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2016.北京文综.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2015.北京文综.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 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图6
热门试题
1.
清代前期,湖州所产生丝质量为全国之冠。1843年以后,湖州生丝主要通过上海出口,销路渐广。湖州生丝因其为手工缫丝而制成,规格不齐,“不合外人机织之用”,故1884年以后,国外销路渐衰。这说明,近代湖州传统缫丝业
2.
(2024·湖南高考·2)据史料记载,秦人“畏有司而顺”,楚人“好游侠”“易发怒”。秦末,六国旧地都出现了反秦斗争,其中楚地声势最大,反应最为激烈。这可用于( )
3.
(2022·四川攀枝花·16)当欧洲人来到时,他们种种欺诈、巧取豪夺使印第安人的权益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戮和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4.
(2022·河南省六市一模文综·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教授王学典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程中,其工作重心有四次大转移:第一次为1921年到1949年的“以武装革命为纲,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第二次为1949年到1978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巩固政权为中心”;第三次为1978年到2012年的“以经济建设为纲,以脱贫致富为中心”;第四次为2012年至今的“以民族复兴为纲,以信仰、精神、伦理、秩序、规则重建为中心。”——摘自《济南大学学报》2022第1期根据材料,任选一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赞成或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均可,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成理。)
5.
(2019·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联考·10)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称,“麦喀士(马克思)喟,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梁启超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