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因而D项错。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错。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错。
相关题目
(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2017·四川雅安三模·26)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据此可知,宋代
(2019·宁夏银川二模·24)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2019·四川德阳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时期,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民族雏形——夏。西周后期,北方民族戎狄内迁,南方自称“蛮夷”的楚国强大起来,威胁诸夏,夏民族意识高涨,于是改族称为“华夏”,意为“大而华丽”,以区别夷狄的“野蛮”,“夷夏之辨”由此出现。到春秋中晚期,孔子作《春秋》以礼乐文化作为判别夷夏的最高标准。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民族观成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基本主张。——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发挥“夷夏之辨”中开放的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维新派考证了“夷夏之辨”的本义,提出诸国平等的观念。梁启超是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01年提出:“民族主义者……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确立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摘编自耿云志《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民族观的主要观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做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族观相比,中国近代民族观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民族观。(2分)
(2017·天津高考·1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2012·海南单科·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2011.浙江文综.22)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①《向日葵》 ②《有藤椅的静物》 ③《星月夜》 ④《弹曼陀玲的少女》
(2021.1·浙江高考·5)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
(2019·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4)17—18世纪,英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
(2022·海南省天一大高二上期末考试·3)孟子所说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的比喻,在后世广为流传。由此可见,二位思想家都
热门试题
1.
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位外交官的陈述
2.
(2008·广东单科·18)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3.
(2024·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湖北卷·14)1952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工业产值增加了18倍,而农业仅仅增加了42%;与战前的1940年相比,工业增长了1.3倍,农业只增长了10%。这说明当时苏联( )
4.
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 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
5.
15至16世纪时期,由于受到剥削,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桑海帝国与葡萄牙人的海上贸易,贸易格局的变化虽然富有成效,但却也造成了之前权力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最终导致了桑海帝国的溃败。由此可见,桑海帝国溃败的原因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