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A
由注重农村问题转向注重城市问题
B
由节制资本转为平均地权
C
始终坚持实业救国,改善民生
D
始终坚持国民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民生主义。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故D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2023·山东高考·5)表1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表1
西周初期土地在进行交换时,交换双方必须报告执政大臣,执政们也慎重处理,派员勘探,记录存付史官;西周晚期时土地交换过程中不复有王室大臣出席。这一现象反映出( )
(2013.上海单科.19)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①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上的理性化、④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等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
(2015.海南单科.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2014·海南单科·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
(2014.福建文综.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表1 “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表1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出土的器物统计。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 )
(2021·安徽蚌埠一模·20)19世纪80年代,有学者呼吁英国集中精力增加生产力,并将生产转移到那些拥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中,但英国却选择了最为省事的措施———贸易,并提出“要么死亡,要么贸易”的口号。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2012.山东基能.27)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漫画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2021·河北石家庄二模·13)1750—1850年间,英国乡村地区普通劳工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生产资料丧失,就业不稳,粮价高涨。为此,政府结合乡村自身特点,通过济贫法、慈善、互助等多种方式进行贫困救济。英国的做法( )
热门试题
1.
(2022·内蒙古赤峰·5)某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伊犁将军”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主要研究的地区应是( )
2.
(2020·山东潍坊高一第二学期5月月考·4)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3.
(2018·山东淄博一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建国初,中央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属的各级学校,开始把旧学校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新学校。其次,从帝国主义者手中收回各种文化教育、宗教慈善事业的自主权。第三,改革旧教育的重点是改革课程,改革学制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政务院要求高等学校课程的设置在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专门化。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3年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经过调整,各类高校的性质和任务更加明确,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后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首先,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次,调整中等教育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 ——摘编自黄仁贤《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和新时期所推行的教育改革的不同之 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意义。(7分)
4.
(2019·浙江余姚高三第一次选考科目模拟·9)我们来看看新文化派的主张:一、废除汉语,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刘半农、钱玄同);二、废除汉字,欲使中国不亡,非取消记载道教妖言的汉字不可(钱玄同);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胡适);三、废除中国戏曲;四、废除中医中药。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对中华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②对传统文化态度过于偏激 ③用极端手段批判封建礼教 ④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5.
(2024·福建三明三模·13)英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从财富增长视角提出“劳动生产力”的概念,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从而增加生产量。以下史实中,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