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重庆一模(主城区)·10)下表(表1)是1950—1952年重庆社会商品流转公私比重变化表。据表1推断,1952年重庆( )
表1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B
私营经济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C
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D
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由材料信息可知,1950至1952年重庆国营及合作经济的比重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私营经济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正值过渡时期,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主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故选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排除A项;1953至1956年对私营经济进行改造,排除B项;经济结构是指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结构并不合理,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2·全国高考甲卷·33) 表1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2020.1·浙江高考·15)马克思、恩格斯谈及罗马法时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当工业和商业——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又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君主们开始照顾它的利益,以便借助资产阶级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候法便在所有国家中……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其所阐述的是( )①罗马法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②罗马法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规则不够完善③生产方式的变化使罗马法私法精神得到激发④罗马法积累了一整套灵活务实的治国经验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2014.海南单科.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2022·天津高考·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2011·海南单科·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表1 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2023·天津河西区三模·3)晚清报纸曾经报道:“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这反映出
(明)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尓。”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1402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
(2013.江苏单科.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2024·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28)《辽史·百官志一》记载:“辽朝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廷、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表明辽朝国家治理的特点是
热门试题
1.
(2010.海南单科.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
(2015·江西省·3)马克思(1818—1883)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里所述“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 )
3.
衡量白银重量的标准叫“平”,近代中国平砝并不统一,常见的有库平、关平、漕平、京公砝平等。其相对数大体为:关平100两=库平100.9986两=漕平102.8180两=京公砝平104.6517两。这一状况( )
4.
(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5.
(2024·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湖北卷·15)表中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出(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