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上期末·1)据统计,《荀子》一书中出现“礼”字309次、“法”字170余次,有“礼义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也”“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等说法。这表明荀子
A
主张重礼轻法,注重礼义教化
B
辨别礼法异同,坚持百家争鸣
C
强调礼法并行,重建社会秩序
D
关注时代亟需,推崇国家权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有‘礼义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也’‘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等说法”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礼”字出现的次数非常多,“法”字数量也不少,荀子主张礼法并行,重建社会秩序,故选C项;因为荀子主张礼与法并施,没有轻视“法”,排除A项;材料仅从《荀子》一部著作中提取内容,反映的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主张,没有涉及到其他学说,且荀子主张“礼法并行”体现了诸家学说的融合,故“辨别礼法异同,坚持百家争鸣”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推崇国家权威的应是百家争鸣中的法家而不是儒家的荀子,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09.广东单科.16)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2022·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期末·9)清代前中期,江苏、安徽和浙江一直是我国考据学的中心,各种珍本善本在这里得到妥善保存。19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地方的考据学迅速衰落,公私藏书十不存一。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2022·四川省广安等六市一模文综·26)历史上“西域”的范围并不固定,在唐代就多次发生变化。唐初主要指敦煌以西,唐太宗时转 变为吐鲁番以西,唐高宗以后则逐渐用于特指帕米尔以西。“西域”范围的变化,反映出唐代
(2020·天津河北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5)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设立的军政机构有
(2008.广东理基.6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2020·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
(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上述生产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种生产经营表明其为( )
(2015·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查漏补缺B卷·3)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冯太后与孝文帝颁行三长制,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可见实行三长制的主要作用是( )①清查户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②打破豪强地主控制人口的合法性③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④建立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
(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热门试题
1.
(2011.江苏单科.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2.
西汉末年,郡域与郡界的变动大多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这一局面长期延续,直到隋唐时期才予以改变。这说明隋唐时期
3.
(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4.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5.
表1是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成分统计情况(单位: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