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0·山东滨州高三6月模拟·2)《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A
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
B
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
C
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
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史记》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司马迁多元一体(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的心理认同,故选D项;材料强调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不涉及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排除A项;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2·山东高考·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图3
(2017·浙江诸暨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2016·山西太原一模·29)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2020·广东惠州三模·26)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11.天津文综.11)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2021.6·浙江高考·1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2012.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2024·福建泉州三模·1)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2014.江苏单科.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热门试题
1.
(2020·重庆A卷·1)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
2.
【加试题】下列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对比表”。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
3.
(2020·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体”高三第二次考试·4)表1表1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 )
4.
据研究,19世纪中叶江南地区的人口锐减,手工业与商业也面临崩溃。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记载,苏州府人口从1851年的约654万锐减至1865年的229万,损失近三分之二。《湖州市志》中也有“桑田尽毁、机户逃亡”的记载。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5.
下图所示为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的粮食产量和粮食征收量。(注:1担=50千克)据图可以推知陕甘宁边区(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