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江西中考·4)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
民族隔阁完全消失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根据题意可知,中国历史上并立的政权并没有将对方排斥在中国之外,并存的政权同属于中国,强调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A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正统思想,但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C项;民族隔阁完全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7·山东日照·4)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2019·甘肃定西·3)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褫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2016·山西省·3)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0·内蒙古通辽·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2023·山东青岛·10)把握关键词,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通过引擎搜索某一关键词,得到的高频信息有“吐蕃”“宣政院”等。这一关键词最可能是( )
(2022·内蒙古赤峰·3)由下表可推知( )
(2022·山东滨州·7)历史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是( )
(2018·山西省·11)下面两幅图片呈现的是18世纪时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一机构标志者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②图二场景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③两个机构中君主都具有最高决策权 ④两个机构都维护了国家的统治
(2019·湖北孝感·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宋朝令史学家和学者向往的主要原因有(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 ②发达的社会经济 ③丰富的文化生活 ④包容的开放意识
热门试题
1.
(2024·湖南高三大联考一模·16)据下表可知,这些主张( )
2.
(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3.
(2019·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测试·15)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
4.
(2018·广东梅州一模·27)明朝后期,一些富商大贾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希望政变自身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摹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现象
5.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