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7·山东菏泽·5)“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
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
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
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
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满城尽高俅即东京城流行踢球”可知,宋朝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故选D项。
相关题目
(2020·贵州遵义·24)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盛世景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康乾盛世 ④开元盛世
(2019·广西柳州·1)明朝初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
(2022·江苏泰州·29)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2020·贵州黔西南州·6)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2017·江苏苏州·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2017·湖北咸宁·14)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③促进了东方经济文化交流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2023·山东烟台·4)郑和下西洋既没有殖民开拓,也未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它毫无疑问并不同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并非近代的先声或是资本主义的序曲。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2023·四川成都·5)清朝建立后,制定并执行“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的民族方针。下列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
(2022·江苏无锡·6)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又以同乡关系为背景”而结成的商帮,其中最为有名的是( )
(2016·山东济南·4)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图反映的社会风貌主要是( )
热门试题
1.
(2017·山东淄博·9)学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内容后,王刚同学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其中之一就是( )
2.
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3.
(2017.4·浙江高考选考·12)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4.
(2024·重庆高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到明代,进入第四个寒冷期,而农垦成风,“墙(明长城)内之地,悉分屯垦”。沙地植被遭到破坏,到万历年间普遍发生了建筑物被雍的现象。万历三十七年(1609),榆林卫中路“东自常乐堡起,西至清平堡止”“俱系平墙大沙,间有高过墙五七尺者,甚有一丈者”。是年闰三月,朝廷调兵两千余人,并招募陕北各州县灾民数百人,历时六个月,长城沿线约120公里积沙被扒除到底并运往远地,“沿边一带,焕然一新,不可谓非大工”。——据韩昭庆《荒漠、水系、三角洲:中国环境史的区域研究》等整理材料二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清末民初有6个堡寨、421个村宅、近10万亩农田遭埋压危害。沙区垦民为求生计,背扛肩挑,移沙造地,垒石防沙护田,散压柴草挡风救苗,依然不改“满眼尽飞沙”“树少不闻鸦”的景象。金鸡滩村马德宽借风移沙造田,或扬沙移丘,或背驮土石压沙,早出晚归,奋战10余年,夺地20余亩,微产杂粮,仍不解贫。——摘编自《榆林市志》材料三1953年后,埃及政府对治沙实施政策扶植,并对各省的土地开发建设局实行系统领导,协调治沙。埃及还成立了专门的沙漠研究中心,从1979年起建立了5个沙漠土地开发技术实验推广示范中心。这些研究机构与推广示范中心紧密配合,研究成果可以很快得到应用。此外,埃及还从联合国、世界银行、中国、美国、法国等组织和国家获取资金、技术、设备及优质种源等。埃及开发沙漠农业的成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摘编自郝晋珉等编著《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1984年,国家允许农民承包治理荒地。石光银同海子梁乡政府签订合同,承包治理3000亩荒沙,成为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三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多措并举,历经千辛万苦,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道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扭转了“因沙致穷”的千年困局。中国对毛乌素沙地的成功治理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据任仲文编《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陕北治沙的背景及效果。(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末民初榆林治沙失败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埃及治沙的历史经验。(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在毛乌素沙地治沙的意义。(4分)
5.
(2008.山东文综.1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6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