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浙江绍兴·3)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榫卯结构遥相呼应,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
A
源远流长
B
浩如烟海
C
兼容并包
D
多元一体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余姚河姆渡”“北京故宫”“榫卯结构遥相呼应”可知,其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余姚河姆渡”“北京故宫”,无法体现数量庞大,未能表现中华文化的浩如烟海,排除B项:据“余姚河姆渡”“北京故宫”可知,材料未提及国外文化的内容,无法体现中华文化兼容并包,排除C项;“多元”指中国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各成一“元”;“一体”指各民族因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1·山东省)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 )
(2022·江苏苏州·1)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日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 )
(2022·云南·1)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图1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图1
(2024·安徽中考·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2023·湖南衡阳·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2024·广东中考·5)魏晋时期,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大量引进《论语》《史记》《汉书》等儒家经典和史学名著,当地人不仅能诵读汉文著作,还能使用汉文写作。这体现了( )
(2023·山东济南·1)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其制陶工艺最具特色。在对城子崖遗址首次发掘中,出土的龙山文化的标志性陶器是( )
(2013·江西卷·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2023·山东青岛·5)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2023·黑龙江大庆·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热门试题
1.
(2018·河北衡水三月全国统一联考题·24)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
2.
(2019·山西太原二模·25)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3.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期间,随行的中国电影工作者拍下了大量的日本现代工厂和铁路的画面,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邓小平访日
4.
(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32)罗马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时参考了多部法学著作,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主要表明罗马法学家
5.
湖北新军士兵陈孝芬回忆,“我是1905年在黄陂应募入伍的。那一次募兵结果,96人中就有12个廪生(生员),24个秀才。陆军所属步、马、炮等部队,都有不少的读书人入伍。”据此可推知(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