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西藏·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
B
粟
C
黍
D
玉米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故选A项;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不是河姆渡人,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北方地区的先民栽培粟和黍,河姆渡遗址在南方,排除C项;玉米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不是中国先民,且此时还未传入到我国,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广东·1)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2022·湖南常德·1)《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2024·深圳·15)距今约5900—4200年的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水利工程,其中灌溉与蓄水,生活用水的等设施一应俱全,了解以上信息要依靠( )
(2024·宁夏中考·1)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 )
(2024·青岛·4)公元前3世纪中期,赵国大儒荀卿在游历秦国后写道,“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下列最能推动这些“风俗”形成的是( )
(2013·湖南常德卷·2)《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2022·黑龙江牡丹江·1)“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2024·山东东营·2)下列器物,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的高超。其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是( )
(2020·广东省·1)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2020·山东青岛·2)“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热门试题
1.
(2018·四川泸州·20)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20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主要目的是( )
2.
福州开埠后,茶叶出口大幅增长。据统计,1855年这一数字是15,793,700磅,1860年就达到了40,000,000磅。这一变化反映了
3.
(2024·吉林三模·6)早在1890年,孙中山就曾写文章指出,中国“农桑不振”,应该效仿欧美国家,成立农会,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研究。同时,清朝的一些地方官员,比如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也上奏折,请求成立农会。上述材料表明( )
4.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5.
(2023·湖北武汉·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5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