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甘肃高考·6)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
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
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年代,中国的棉花和棉纱的生产和销售明显受到列强主导的国际市场影响,这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项;当时中国民族企业刚刚起步不久,深受国际市场影响,“迅速提高”说法有误,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近代史经济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由于受到列强侵略和倾销商品的影响,传统家庭手工业逐渐破产,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2·浙江高考·13)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据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2022·北京高考·13)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自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024·江苏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南诏古道是唐代云南地区的地方交通网。唐朝时西南各少数民族联合建立的南诏政权兴起,逐步统一了云南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作为中央治下的地方政权,南诏推崇儒家文化,学习和接受中原的生产技术,派遣大臣子弟入唐学习,参照唐朝的制度文化推行改革。南诏仿效唐制,大力发展交通,建成了通达四方的道路网,既通往中原,也连接了通往缅甸、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通过南诏古道,中原的丝绸、布匹、铁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海外的琉璃、宝石、翡翠等异域方物也输入国内,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原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摘编自潘岳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诏古道修建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诏古道修建的影响。(7分)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下图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热门试题
1.
(2014.上海单科.19)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2.
(2020·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32)有学者认为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和更成熟,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这说明罗马文明的价值在于
3.
(2020·江苏常州·13)20世纪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下列历史人物中,领导推动了这一历史潮流的是( )
4.
1904年,清廷练兵处提出,“盖以兵为国家之兵,非一人所能私,一隅所能限,故将帅不得擅立主名,军队亦不得自为风气……遇有征调,无论何处兵队,均可编配成军,协力攻守,无论何军将领,均可统率节制,如法指挥。”该主张旨在( )
5.
(2024·四川乐山·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