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0··16)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A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B
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
C
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
D
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壮大,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材料中尼克松强调“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意在强调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符合美国的利益需求,故选C项正确;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主要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排除A项;1973年,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滞涨危机,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在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未体现美国对抗苏联的态度,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6分)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几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分)(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4分)(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分)
罗马法(12分)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④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由此看来,……资料来源——《罗马法词典》《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问题:(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4分)(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4分)(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4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
(2024·湖北高考·6)近代中国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焘等多是传统科举出身,不谙外语,了解西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陆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馆、广方言馆等,外语能力尚可,相对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官顾维钧等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外语娴熟,非常了解西方。这种演变( )
公元前4—前3世纪,“古代埃及第一位史学家”马涅托在其著作中记载了历代法老及其在位时间,并首次用希腊词汇“Dynasteia”来表示“王朝”的概念。这( )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表1
(2024·江苏高考·10)1980年,攀枝花当地报纸发表《关心群众生活,为子孙后代造福》一文,表达了人民迫切希望喝到优质水的心声。南京大学地质系肖楠森教授闻讯后多次到当地勘查,利用他的“新构造控水理论”成功找到了地下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生不畏艰难,为全国许多地方解决了饮用水问题。这反映出(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1分)
热门试题
1.
(2024·湖南衡阳二模·10)表1表1是中共十六大到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的摘录。这表明我国( )
2.
1938年,田间在延安与文艺界同仁发起街头诗运动。其街头诗代表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见图3)传遍了全国。该诗歌的创作主要是( )图3
3.
(2019·湖南邵阳·17)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雅尔塔会议 ②凡尔登战役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萨拉热窝事件
4.
(2025·广东肇庆9月联考·12)公元前1000年左右,原居住在南阿拉伯半岛的萨巴等族,开始一批批地渡过红海,散居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各地。由于新来的阿拉伯人有着比当地原库希特各族更发达的政治经济与更好的文化生活,因此前者在双方融合过程中作用更大。阿拉伯人带来了先进的摇动犁,增加了粮食的产量。这说明( )
5.
(2017·云南省·3)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