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A
19世纪初期
B
19世纪中期
C
20世纪初期
D
20世纪后期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考点】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社会习俗的变革 【解析】有照片可以看出女学生不缠足,穿学生装,民国时期用法律的形式主张剪辫易服,可以判定为民国时期,在20世纪初期,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2022·高考全国甲卷文综·6)“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2024·重庆高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关于中国,西方人起码应该知道,首先,它是一个人口大国;其次,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亦与西方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第三,他们正经历着一场迅猛的发展与变革。论人口、论国力,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相埒。今天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到1/4。近几十年来世界迅速“变小”,与这么庞大的一群人打交道显然将会深刻地影响西方人的生活。1941年以来在中国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三次战争已使美国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文化上的隔阂是巨大的,过去一个世纪内急剧增强的接触趋于减少这一文化隔阂,但另外一些因素又扩大了彼此间的距离。对兴趣在于艺术、文学、哲学和宗教方面的人文学者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堪称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甘肃高考·15)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居民,可能身着英制衬衫,戴着瑞士手表,端着中国茶杯,喝着印度红茶,打电话订购美洲烟草。伦敦居民之所以能享有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原因是( )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歌词往往蕴含着时代的历史信息。下列歌词与抗日战争相关的是( )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2024·北京高考·2)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 )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 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 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热门试题
1.
(2023··9)下图是18世纪某国宣布建立时颁布的法律文件。该文件
2.
(2022·四川攀枝花·11)胡适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提倡( )
3.
(2015·湖北孝感·9)下面四幅图片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
4.
(2024·山东潍坊三模·9)有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使用权限上界定了集体与农户间的关系,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革从经营权限上理顺了国家与农民间的关系,税费全面取消从经济层面上塑正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理顺了城乡两极分化、对立的关系。这说明党制定农村政策( )
5.
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6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