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860
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
(
法国
)
、米利坚
(
美国
)
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考点】《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解析】《南京条约》是中英两国签订的,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天津条约》,故B项正确;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与美国无关,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4·浙江高考·8)新中国成立初期,内务部公布《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关于评选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军人模范及拥军优属模范的指示》等政策法规。同时,各地博物馆积极征集革命文物,如北京大学博物馆多方搜集革命史料充实李大钊烈士纪念室的陈列,汉口烈士博物馆征集董存瑞等烈士的遗物与事迹并展陈。这些举措( )①弘扬了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 ②涵育了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③发挥了博物馆的国民教育职能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鲜明特点
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
冯天瑜先生在《中国文化生成史》中指出,多极世界各具特色的文明彼此交流沟通,其间既有冲突激荡,又有吸纳融会,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涵化”结果。今日所谓“西方文明”是多元复合物,东亚文明的持续发展也是诸文明“对话”的产物。请以“文明涵化”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5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5分)
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2022··7)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热门试题
1.
(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二·25)图2是一幅漫画,坐在“全球化”列车里的人说:“连通性’问题要怪就怪2008年的经济波动!”图中的路标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巴西、印度、法国等。此漫画反映了
2.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 巨人迹 ”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
3.
(2020·河南郑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9)1952年,法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索维在《观察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第三世界”。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第一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第二世界,其余的国家为第三世界。该学者对世界的划分( )
4.
(2023·山西大同新高三调研·12)据统计,1929年5月,红四军党员1329人,占红四军人数的33.2%。在这些党员中,有工人310人,占23.3%;农民626人,占47.1%;小商人106人,占8.0%;学生192人,占14.4%;其他95人,占7.2%。据此可推知,当时
5.
(2023·辽宁鞍山·11)1940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而发动的百团大战的领导者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1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