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辽宁高考·6)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A
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C
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
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可知,面对皇帝仿制英国军舰的要求,地方督抚认为旧船“尚可牵制于内港”,反对“务高大之名”,这体现了不思进取的苟安心态,即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故选A项;皇帝因地方督抚反对而放弃原有政策,这虽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存在矛盾,但不能夸大为尖锐程度,排除B项;此时中体西用思想(1861年,冯桂芬最早提出)尚未提出,排除C项;对于中央政策,地方督抚做出反应,表明行政效率并不低下,排除D项。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程元通控告棚民案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程氏状词“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茔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该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方之患”嘉庆上谕“或设立禁约,责令逐渐迁移,或勘定界址,就地妥为安插,不致无籍之徒愈聚愈多,日久为害地方,亦不至驱逐过骤,激成事端。……以期永杜争端,辑宁民业为要。”地方处理意见酌断山主退还部分租价银,“方会中等遵即拆棚领银,挈属回籍”。其他棚民,或“酌定章程,分年饬令退山”,或“呈明入籍,照旧编甲"。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据供母老丁单,斥县查明照例办理”。其他人等,按律处理。嗣后,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朝安徵浙江棚民史料》(1)该案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2)案件的处理体现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
“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2024·甘肃高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辽朝设南、北面官,太祖将皇族分为近亲组成的南面与远亲组成的北面,并任命南、北府宰相。太宗令北面官穿契丹服装,南面官着汉式服装。南、北面并非严格按地理划分,北面官掌治契丹与诸部,不管他们生活在哪里;南面官掌治汉人。世宗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南面包括汉人与渤海人居住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北面为契丹及其属部居住的地区。北面官本质上是部落领袖的私人扈从,南面官相比更加成熟,模仿了唐和五代的官制。——摘编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材料二西夏职官建置,大多效仿宋朝。朝贺礼仪,杂用唐、宋制度。李元昊仿宋置尚书令,设十六司,官制渐备。毅宗李谅祚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官,增设昂聂、昂星、谟个、阿泥等本族官号。——摘编自《宋史·夏国传》等材料三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颁新官制及换官格,除拜内外官,始定勋封食邑入衔,而后其制定。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金史·百官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辽代职官制度的发展历程。(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辽夏金职官制度的共同特点及其意义。(9分)
(2020.7·浙江高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材料二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5分)
(2024·山东高考·5)表1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这体现了( )
热门试题
1.
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2.
(2014·浙江衢州一模·10)《盐铁论·水旱》说:“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3.
(2023·广东一模·15)图2为1933年的苏联宣传画,画上配文的译文为“我们将扩大托儿所、儿童教育设施和工厂厨房的建设。劳动妇女是国家生产和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此画作表明当时苏联图2
4.
如表为1914—1920年英美德日四国对华出口贸易值变化表,其中乙国是( )单位:千海关两
5.
20世纪60年代初,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费正清提出应训练来自越南的越南史专家。在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下,70年代中期,哈佛的越南研究在讲席教授设置、课程建设和越南典籍收藏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这体现出美国(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