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多选题]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双璧,两者各有特色,其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A
撰修宗旨
B
语言风格
C
求真求实
D
编纂体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B
D
试题答案:
A项3分,B、D项1分,C项0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问题中“根本”这个词。根本的不同点往往会体现在性质或者目的上。司马迁说过“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史记》的编纂是个人的事业;《资治通鉴》从名字上就能看出作者是为了警醒皇帝而编纂的这本书,这是根本的区别。此外在编纂体例上《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语言风格也有差异,但在真实性上两者没有差异。
相关题目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某古代文明的文字包含人、动物、神兽、植物、器具、衣物、编制物、武器、几何形态、波纹和火焰等图形符号,书写材料包括莎草纸、石头和木块等。以下成就属于该文明的是(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材料一(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晋王亦曰:“迁都未便。”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材料二图3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图4 黄泛区示意图——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分)
(2017·北京高考·41)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堆叠的唐宋时期的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2)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2021·辽宁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材料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之洞连上《通遵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据《张之洞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10分)(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5分)
(2024·湖北高考·5)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明祖行事多仿汉高”条:“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从下表所载金世宗时交聘史事可知( )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材料所述税收为按户缴纳,并且规定子女达到一定年龄就必须分家,可见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配置个体小农户,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与人口增长无关,应为培植个体小农,而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
热门试题
1.
(2020·四川广元·3)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一带一路”的战略。纵观历史,西汉时期也有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其起点是
2.
太平天国的印玺与公告、书籍等,常采用自唐宋以来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其中最有名的是将太平天国的“国”写成“国”(“口”内一“王”)这一做法( )
3.
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4.
(2024·江苏镇江·3) “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 )
5.
(2024·湖南中考·15)瑞典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在1944年6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反攻总算来了!盟军在飞机的支援下在法国的西北部登陆。成千只运兵船和成千架飞机今天清晨穿过英吉利海峡。”日记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