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
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
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
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
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
相关题目
(2020·海南高考·16)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009·江苏单科·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2020·北京延庆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3)下列属于封建时代日本和朝鲜的共同点是( )
(2021·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期末·2)“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的事业”是指( )
(2015·海南单科·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据此可知( )
(2020·山东济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3)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该原则( )
(2020·辽宁抚顺重点高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5)恩格指出:“伊期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
(2014·四川文综·10)图1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2021·湖北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2)是印度种姓的一个阶层,他们是生产阶层,是普通的雅利安人。他们要布施、纳税,他们养的猪、羊,往往成为祭品,他们的身份比较低,受到压迫和剥削。这个阶层是( )
(2020·山东潍坊高一第二学期5月月考·31)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 )
热门试题
1.
(2024·江西新八校高三联考(一)·5)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随后由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并且定期更换驻地。这些举措意在
2.
(2022·浙江高考·18)据学者研究,被马克思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其《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24次,并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他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表明,必须让生产和交换中的某些“自然法则”在经济市场上自行发生作用。由上述材料可获得的启示与认识是①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③政府的职责是控制“看不见的手” ④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3.
(2024·山西·2)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
4.
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 )
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1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