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二经济史
>
中国近代经济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0.上海单科.23)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
唐胥铁路开通
B
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
《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选B。
相关题目
(2014.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2015.福建文综.24)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2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2009.广东历史.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2015.海南单科.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2018.4·浙江高考·28)【加试题】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2011.江苏单科.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2007.江苏历史.7)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018·海南高考·9)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热门试题
1.
(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2.
(2017·海南高考·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8分)【答案】
3.
(2025·云南昆明云南师大附中高三12月月考·8)七七事变后,正面战场不乏辉煌。除了台儿庄战役外,还有随枣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一共歼敌五万余人。如长沙会战的胜利正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之时,美国国会就宣布给中国5亿美元的信用贷款。这表明( )
4.
1788年,为对抗国王路易十六不合理的增税方案,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民族权利和君主制根本法》,明确提出制约王权。这反映( )
5.
(2024·甘肃高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866年,总理衙门令派出游历之人,“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晚清中国人的海外旅行及写作,小则增广见闻,备述异国风情,大则察考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甚至改造思想、知识,重绘世界之图景。——摘编自《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材料二旅行可使国人于国内各地山川之形势,人物之分布与国防之重要,一一有正确之了解,就国家方面,旅行可联络感情,把爱一乡的观念,扩大到爱整个的国家。此外,我们应于欣赏山水之余,关怀前贤往哲之嘉言懿行,所以游西子湖,应联想岳武穆的精忠。——摘编自抗战时期的《旅行杂志》材料三每一个旅行者都将是祖国开发的一员。旅行团的组织是要把过去只有少数人享有的旅行权利扩张到广大的社会阶层中去。农村和工厂的劳动英雄会有交换旅行。团体旅行充实了集体生活的内容,对于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摘编自1950—1951年的《旅行杂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不同时期国人对旅行功能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针对问题(1)得出的认识,联系时代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9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