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二经济史
>
中国近代经济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测试·6)下图为《1887—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出自王玉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研究》)
对以上表格中人均收入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
1887—1920年收入增加与政府政策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B
1920—1936年收入增加与列强侵华放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
C
1936—1949年收入减少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之间内战有关
D
1887—1949年收入变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关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解析】1887—1920年收入增加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有关,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都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0年在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华侵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936—1949年收入减少是因为抗战和国共两党内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87—1949年收入变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有关说法正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2012.上海单科卷.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2007.上海历史B组.11)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2009.上海文综.10)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2015.四川文综.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2016.上海单科.21)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2008.上海历史.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2013.北京文综.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热门试题
1.
(2024·广东二模·1)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朔月才能食用羊。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
2.
使神权与王权分离 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体现家国一体理念 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
3.
(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士大夫有以春秋列国之形势比拟列强并立之世界。冯桂芬指出:“今海外诸夷,一春秋时之列国”;王韬亦认为“以春秋列国大势例之欧洲,普(普鲁士)为宋,英、法、俄、奥为晋、楚、齐、秦也”。这反映了当时
4.
(2018·江苏南京·15)“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 可能( )
5.
(2024·陕西宝鸡一模·7)有学者认为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制度改革为主旨的政治启蒙运动,它对于“个性解放”并不很关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培养新国民”的呼喊,被淹没在政治论战和武装革命的波涛中,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把提高“国民之自觉”作为根本任务。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