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一政治史
>
中国古代政治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材料中提到中级官员的地位提升,尚书省的权力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三省六部在唐一直存在,并没有废除,故A错误;材料中看不出导致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B项错误;门下省负责审核,与史实不符合,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1.江苏单科.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2014.北京文综.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2015.上海单科.33)《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2017·安徽合肥三模·25)历史学家许悼云认为,我国古代某一制度使地方精英不断进入行政系统,担任郡县政府的椽吏。其中尤为隽异的少数人士,又由地方政府举荐,先在郎署学习,然后出任中央政府官吏,再外放为别处的地方首长执行中央政令,统治地方。该制度是
(2009.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2010.浙江文综.19)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2012.山东文综.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热门试题
1.
(2011.重庆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3.
(2018·广东韶关高三一模·34)1928—1929年,苏联与美国签署了132个技术援助合同,涉及煤炭开采、汽车拖拉机制造、收音机和各种仪器的生产。与此同时,苏联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苏联也派出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这说明苏联
4.
(2024·陕西咸阳一模·8)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既不满意“心学”的束书不观,也不满意“理学”偏离实际的空谈义理。这一变化
5.
蒙古灭西夏:_____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