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一政治史
>
中国古代政治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近臣参与军大事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
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秦始皇始创“三公九卿”制,宰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唐代实行集体的宰相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明朝内阁被废除后朱棣设立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对皇权没有约束力,所以中央的皇权与相权之争终结。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掌握宰相的行政权,不是财权,所以C项符合要求。
相关题目
(2008.上海单科共同部分.2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2013.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2009.上海单科.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2014.海南单科.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2012.广东文综.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2017年北京卷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热门试题
1.
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这一思想( )
2.
(2019·安徽合肥一模·9)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
3.
下表是2016年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有关国家GDP比重(单位:%)。据下表可知( )
4.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5.
(2023·山东临沂一模·3)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产分等进行征税,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这反映出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39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