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
必修二经济史
>
中国古代经济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2.海南单科卷.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
满襟。遍身
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
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社会风尚的变化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注意题干中限制词:直接反映。题干反映了明初生员穿玉色衣服、加饰表黑色边条到明后期的崇尚“妇人红紫之服”的现象,D项正确;A项题干无从反映,B项题干无从反映,说法也与史实不符;C项是题干历史现象所能反映的,这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的社会风尚的变化 ,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相关题目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2007.江苏历史.3)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2007.海南历史.5)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2010.海南单科.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2012.全国大纲卷.1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2007.海南历史.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热门试题
1.
(2023·黑龙江大庆·2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一次大会是( )
2.
(2023·河北唐山高三摸底·8)1944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针对“英美大资产阶级有无革命性”的咨询,指示“多研究实际而少争论名词”,不能套用战略策略的简单公式。这一指示的作出主要是基于
3.
(2018·湖北武汉二月调研·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知识分子提出: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孚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成为“世外桃源”般的西部科研中心,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卢作孚践行“乡村现代化”的主要做法。(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广受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9分)
4.
十六世纪时的著作《基尔瓦编年史》记述:约10世纪,七艘来自设拉子(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船在东非沿岸建立了七个城邦,其中基尔瓦的创始人是用绕岛一周的布匹从当地的王手中买下这块地方的。这一包含民间传说成分的记载,能反映出的历史真相是( )
5.
(2009.上海历史.2)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